战争是朝代更迭必须要经历的事,在古代,军事学家显得尤为重要,孙膑作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学家,被齐国重用,写下《孙膑兵法》巨著,强调战争胜负关系社稷安危,被历代统治者推崇。
孙膑为哪一国效力
孙膑当然是为齐国效力。孙膑是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用刖刑(即砍去双脚),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
著作有《孙膑兵法》。孙膑功成身退。隐居后病死或无疾而终。马陵之役,齐军大破魏军。魏军主帅庞涓自杀,魏太子被生俘。齐国取代魏国,成为霸主。但是,齐国内部却产生了矛盾。丞相邹忌嫉妒大将田忌功劳,阴谋陷害其谋反。
孙膑曾建议田忌先发制人,捉住邹忌面君。但以国家利益而且死忠齐君的田忌担心引起内乱,不肯动手。最终田忌被排挤,得不到任用。
孙膑见此,自觉留下无益,而且经历了太多的情非得已的争斗之后,产生归隐之意。最终引退。
一说跟从其老师鬼谷子的足迹引退鬼谷。
一说带领门下弟子,一边躬耕,一边整理兵法。
孙膑为什么被挖去膝盖骨
在传说中,孙膑和庞涓都是神秘莫测的鬼谷仙师的弟子。孙膑是齐国人,而庞涓则是魏国人。在学艺之时庞涓比孙膑的领悟能力要差一些,所以学得的本领也就不如孙膑。
庞涓在鬼谷仙师那里完成了学业之后,便下山寻找入仕为官的途径去了,不久便得到了魏王的赏识与重用。庞涓善于行军打仗,为魏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孙膑在学习期满,深造完毕后,便也下山去寻找入仕的机会。恰好遇到老同学庞涓的召唤,于是他便去投奔庞涓了。起初庞涓还是很热心的向魏王引荐孙膑的,孙膑也开始吸引到了魏王的重视,逐渐地魏王有重用孙膑之意。
恰在此时,庞涓的原本就对孙膑有所妒忌的心理产生了变化:他开始害怕起孙膑被魏王重用后,会动摇自己在魏国的地位。于是便开始偷偷的向魏王进谗言,陷害孙膑。
说孙膑是齐国人,是绝对不会向着魏国的!一旦魏齐两国为了争夺利益而发生冲突,则孙膑反而会成了齐国安插在魏国的卧底。为了消除隐患,魏国不能任用孙膑,但也决不能放他走,以免将他送给别的国家,反过来对付魏国。
庞涓的谗言,令处于尔虞我诈的战国乱世之中的魏王,信以为真,他竟然决定要处死孙膑!而庞涓为了诈出孙膑所掌握的《孙子兵法》,反为孙膑“讲情”。请求魏王将孙膑处以“膑刑”——挖去膝盖骨!使其无法站立与行走,这样孙膑自然也就没法危害到魏国了!
就这样,孙膑就在老同学庞涓的陷害之下,变成了无法站立和行走的废人!这就是孙膑为何被挖去膝盖骨的原因所在。
孙膑的主要思想
孙膑的主要思想是:重战、慎战、备战。强调战争胜负关系社稷安危,“不可不察”;“乐兵者亡”、“利胜者辱”,不能不慎;必须做到“有义”、“有委”、“事备而后动”。具体如下:
在战争观方面,孙膑主张重视、慎重地对待战争。他强调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以强有力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够使国家安定、富强。
但是他反对穷兵黩武,指出作战胜利能够挽救濒临灭亡的国家但战败也同样会失去土地、危害社稷,一味好战必然会灭亡,自取其辱,所以必须慎重地对待战争,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
孙膑主张积极地做好战争的准备工作来获得胜利,这样才能做到以战争抑制战争。他指出政治和经济条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强兵”必先“富国”,只有具备强有力的政治和经济作为后盾才能做到“事备而后动”。他又指出民心军心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战争必须顺应民心军心,要做到“得众”、“取众”。
战争观:针对战国中期七雄并立、诸侯割据、混战不已的现实,充分肯定统一战争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明确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的思想,主张用战争手段实现国家的统一。
孙膑(生卒年不详),本名不详(山东孙氏族谱称其为孙伯灵),出生于阿、鄄之间,华夏族,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代。
免责声明:本站文字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参考,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