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2、1042年(庆历二年)进士。
3、1058年(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4、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
5、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6、1074年(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1076年(熙宁九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
7、卒谥文。
8、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
9、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
10、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
11、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免责声明:本站文字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参考,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