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来源:互联网转载 in 百科 2025-04-18 18:29:02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征,征验,征兆。

2、 色,颜面,面色。

3、 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

4、 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

5、 喻,知晓,明白。

6、 而后喻: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7、 翻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8、 扩展资料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出处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出自《孟子》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如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0、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理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孟子用了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人的实例来说明成大业者都必须要曾经一番艰苦磨炼。

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句从正面讲人必须经过挫折、困苦,才能长进和有所作为。

免责声明:本站文字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参考,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