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需要创建碱性条件满足反应。氨气的溶解度比二氧化碳高,氨气易溶于水形成氨水,而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生成的量将影响反应的促进,所以要先通入氨气,最后才通入二氧化碳。
该实验以食盐、氨及合成氨工业副产的二氧化碳为原料,同时生产纯碱及氯化铵两种产品简称“联合制碱”或称“联碱”。其总反应方程式为:
“联合制碱法”也被称为“侯氏制碱法”。在中国的联合制碱中,一般采用一次碳化、两次吸氨、一次加盐、冰机制冷的联合制碱工艺流程。
扩展资料碱的分类
1、按一个碱分子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个数分:一元碱 二元碱 多元碱
2、按溶解性分:可溶性碱 微溶性碱 难溶性碱
3、按电离能力分:强碱 弱碱
4、按用途分:工业碱 食用碱
工业碱:工业纯碱(碳酸钠)、工业烧碱(氢氧化钠NaOH)、工业重碱(NaHCO3)。工业碱的***和杂质(可能含有重金属等)含量满足一般性工业使用,工艺相对简单,可以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对人体有危害。
食用碱:食用纯碱(碳酸钠Na2CO3,分子式相同,但没有工业纯碱的杂质)和食用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免责声明:本站文字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参考,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