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9平方公里
颐和园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是现存比较完整的清代苑囿。颐和园环昆明湖而建,主要的建筑集中在湖北岸万寿山上。万寿山东侧开有园的宫门,入门为仁寿殿,是园之正朝。仁寿殿后是乐寿堂,经长廊连接直至湖岸南部的排云殿。
万寿山南侧累土石筑有约近百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八角三层四檐的佛香阁,成为园中景色的重心所在,阁后山巅有用琉璃砖砌成的万佛楼,是全园的最高处。
万寿山山麓各部庭院棋布,不比东侧布局的严整而较富有随意之趣。其中谐趣园,园中小池自然,小榭数曲,踞临池上清幽宁静。
万寿山的背面,沿山设置了许多西藏式石楼,并且松林蜿蜒,景色幽深。在昆明湖南岸还建有龙王庙,在小岛上架有十七孔石桥,颇为壮观。颐和园的景致布局既有北方园林典雅庄重的富贵气象,又有江南诸园雅素明净的清幽之趣。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又称清漪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按照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建造,是我国现存规模非常大,保存非常完整的皇家园林,景色极具优雅,还有很多珍贵的文物,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景点
昆明湖
昆明湖总面积达二百余公顷,约占全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三。粼粼的湖水,蜿蜒的堤式,错落的岛屿,以及隐现在湖畔风光中的各式建筑,组成了颐和园中以水为主体的绝色风景。
万寿山
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后山有宏丽的藏式佛教建筑四大部洲和耸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各式楼台亭阁,堪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集中展现。
仁寿殿
是慈禧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为颐和园听政区的主体建筑。1898年,光绪皇帝曾在此召见改良派康有为,揭开可维新变法的序幕。
长廊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共二百七十三间,全长七百二十八米,枋梁上还绘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彩画八千多幅,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长廊中间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依山临水,以排云殿为中心,向东西两边对称地展开,将分布在万寿山前的建筑连成一气。
十七孔桥
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东接东堤,西连南湖岛,全长一百五十多米,是中国皇家园林中现存的最长的桥,因有十七个桥券洞而得名。桥头及桥栏望柱上雕有五百多只形态各异的石狮。桥栏的两端有四只石雕的异兽,威猛雄健,当属清代石雕艺术品中的杰作。
谐趣园
乾隆十六年(1751)仿江南名园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取名惠山园。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改名谐趣园。方塘数亩,沿池建有楼、亭、堂、斋、桥、榭等园林建筑,并由三步一回,五步一折的百间游廊相连接,错落相间,步步有景,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
免责声明:本站文字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参考,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