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泛指四方,四处;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改编而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也简称为四野
四野的意思是什么
亦泛指四方,四处。
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改编而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也简称为四野。1955年4月,中南军区奉命改称广州军区,第四野战军番号撤销,部队归广州军区指挥。
读音:sìyě
引证:南北朝·乐府诗集《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翻译: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引用:华山《大戈壁之夜》:“四野的花岗岩,鲜亮如火。”
例句:英雄生于四野,好汉长在八方。
近义词
1、四方[sìfāng]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引用: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六回:“四下里,十数处火光冲天,四方不辨。”
2、四处[sìchù]四方,各处。
引用:杨朔《走进太阳里去》:“只见那红光灿烂的大平原上,四处的水车在转动。”
3、四下[sìxià]四下里,四处。
引用:赵树理《“锻炼锻炼”》:“小腿疼着了慌,头像货郎鼓一样转来转去四下看。”
扩展
敕勒歌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著的一致好评。对它的学术研究,时至今日也经久不衰。
创作背景
公元四到六世纪,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这首民歌《敕勒歌》最早见录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的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一般认为是敕勒人创作的民歌。它产生的时期为5世纪中后期。
免责声明:本站文字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参考,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