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模型是软件工程领域中最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也称为线性项目模式。瀑布模型主要通过增量技术,从上而下地管理项目,将项目分为按照序列排列的若干个阶段和活动,将整个项目分成几个顺序相对固定和易于管理的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只能进行到下一个子项目的开发之前,要求先完成上一个子项目的开发。换句话说,就是每一部分的细节都应完成后才能正式进行到下一步的开发。可以说,瀑布模型本质上是一种批量软件工程,强调按部就班,把项目拆解到几个明确的环节,然后按环节机械地来开发。
瀑布模型通常包括如下几个重要的环节:
1. 需求分析:这一环节就是根据客户需求或者项目目标,分析需求并形成设计规格说明书;
2. 系统设计:根据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相关的系统设计,并生成系统设计文档;
3. 程序设计:根据系统设计文档,开发出程序代码;
4. 程序测试:该环节是程序设计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检查程序是否能正常运行,以及在实际运行中所产生的产品是否符合预期;
5. 维护:监测及修改软件系统使其能正常运行。
瀑布模型的主要优势在于成本与时间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管理和控制,它的模式更为清晰、明确,能够让项目管理者管理整个项目,以及让开发人员知道自己的分工,在开发的各个环节做到划清界限,这样可以让项目更流畅有序地进行下去;同时,该模式也比较容易进行项目的评估和风险管理,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但瀑布模型也存在缺点,它偏重控制因素,强调完成惯有的步骤,而忽视了“意外”,当遇到变化时,很难灵活适应,因为一旦某一步骤改变,那么整个项目可能会受到质的影响,而时间以及费用也会受到影响;另外,它的测试环节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如果出现Bug,可能会耗费相当多的时间修复,影响项目的进度。
总之,瀑布模型是一种初步型及传统型的软件开发模型,用于开发更为固定的、可预测的复杂软件,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具体使用情况还要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来进行取舍。
免责声明:本站文字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参考,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