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污染(Electromagnetic Pollution,简称EMP)是指由人类活动产生的电磁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又称电磁辐射污染。电磁污染是由电和无线链路的不良信号以及其它的电子设备所发出的电磁辐射所引起的,这些辐射可以通过地面或大气传播出去。
电磁污染的来源普遍而多样,可分为人为的和自然的。典型的人为电磁污染来源如放线电线、广播设备等;自然电磁污染来源如太阳辐射、电火花等。
电磁污染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危害,主要表现在伤害动物、植物、电子设备以及人体健康上。首先,电磁辐射会干扰动物的活动和栖息地,影响其繁殖、迁徙等,出现鸟类症候群和不明原因的物种衰竭等情况;其次,植物可能遭受影响,叶面击雀现象就是典型表现;此外,持续超安全标准的电磁辐射,会导致电子设备出现故障或失效;最后,电磁辐射也容易发生较低频率(如50-60Hz)波幅较高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有可能对人体造成近距离耳聋成特指的。
为了减少电磁污染的危害,可采用各种措施抑制和控制,例如从源头去完善用电安全标准、增设电线绝缘材料、增强控制技术、发展抗干扰技术、改善安装布线等。
免责声明:本站文字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参考,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